医疗援疆助力兵团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让职工群众就近有“医”靠
(资料图片)
近年来,各援疆省市结合兵团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和需求,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硬件”与“软件”共建,明确将“人才支援、技术支援”作为援疆工作的重点,积极为受援医院的重点专科和专业提供技术支持,完善了兵团师团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援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医疗“国家队”进驻 打造“家门口”的好医院
“过去,我这病要转诊到乌鲁木齐市的大医院,要费不少周折。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医疗‘国家队’的服务,省事又省钱。”居住在三师四十九团,患有抑郁症的麦麦提·赫力木(化名)感叹道。
麦麦提·赫力木口中“家门口”的医院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新疆兵团阿拉尔医院(以下简称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兵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2022年10月,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入选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名单,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全面托管,作为兵团南疆地区医疗服务中心,对均衡优质资源、落实分级诊疗、增加所在地及周边区域内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资源供给、改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将有效解决患者“看大病重病难、跨区域异地就医远”难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立以来,疆内患者慕名而来。
“解决各族职工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让更多先进的医疗技术在南疆落地生根,实实在在惠及各族患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派驻专家、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执行院长张雷说。
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承担运营管理主体责任,通过管理、技术和品牌“三个平移”,引入了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派出了30余名管理及骨干医护人员进驻开展工作,积极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科研合作,10个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速度快速提升,转外就医患者同比减少14.04%,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健康快车”医防融合 推动“小病在基层解决”
“希望能帮助到最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东莞援疆医生赖国威的心愿。
机关、学校、广场、车站……赖国威的足迹,跟随“广东援疆健康快车”几乎遍布三师图木舒克市。
近日,“广东援疆健康快车”来到四十四团为职工群众开展义诊活动。自投入使用以来,“广东援疆健康快车”已累计为1000多名团场干部职工群众开展健康检查及诊疗。
2022年,广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驻三师工作队立足三师图木舒克市实际情况,努力建设“云健康”一体化公卫服务医疗健康网络体系,为三师总医院购置集检查检测、医疗诊断、信息传输系统等为一体的“广东援疆健康快车”,组织驻地援疆医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进机关、学校、广场、车站及周边团场持续开展义诊活动,让干部职工群众享受到了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据了解,“广东援疆健康快车”配备彩超、X光机等医疗设备,同时还配备公共卫生体检软件等。职工群众体检之后,软件可以自动分析信息并实时上传至三师图木舒克市公共卫生平台,免去了依照体检结果人工录入信息的烦琐。
2018年,在广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驻三师工作队的招商引资过程中,广东健客医药有限公司决定与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现三师总医院)合作建设健客方舟互联网医院,并逐渐摸索出一条数字健康“造血式+输血式”新路径。
东莞援疆医疗队队长赖国威告诉记者,自2020年健客互联网医院成立后,三师总医院就有了一个强大的医疗专家团队。因为该平台目前已实现与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等疆内外“三甲”医院“一对一”“一对多”的连线会诊,让包括肿瘤患者在内的众多危重症患者在三师图木舒克市医院就可以接受最前沿的医疗服务。
目前,健客互联网医院已累计为200多名急危重症患者病例进行远程会诊,同时利用该平台开展医疗学术会议20多场次。
为了让三师图木舒克市的职工群众能够获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广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驻三师工作队还着力推动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广东省医疗援疆专家延伸服务到图木舒克市。
目前,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已与三师总医院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广东援疆专家团队定期组团赴三师图木舒克市开展学科授课、义诊活动,帮助三师总医院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医院管理水平。
把“肥”施到根上 培养“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3月17日,一师医院柔性援疆专家傅松龄带领一师医院心血管病科一病区副主任梁晶星、二病区主任马鹏超两位徒弟,和先心病介入医护团队,为16名患儿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
2020年4月,傅松龄来到一师医院儿科。在圆满完成援疆工作后,傅松龄又应一师医院的邀请签订了为期一年的柔性援建协议,继续帮扶一师医院提高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专业技术水平。“我不仅要把技术留在新疆,还要带出一支强有力的队伍,为今后医院发展建设留下‘火种’。”傅松龄说。
为受援地治好一个患者,不如给他们送去一位好医生;给他们送去一位好医生,不如教会受援地医生如何治好一个患者。在医疗援疆过程中,浙江大学6家附属医院把“肥”施到了根上。
“一师医院作为兵团唯一一家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受援单位,自2016年4月,浙江大学6家附属医院在对口帮扶我们的过程中,通过‘以院包科’‘柔性援疆’等多种形式,对一师医院20个学科进行持续定向帮扶,提升了各学科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目前,医院的三级手术量较援疆前增长49.5%,四级手术量较援疆前增长149.8%;先后引进、开展各类新技术、新项目109项,其中44项技术填补了南疆地区在该领域的空白。”一师阿拉尔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郑江艳说。
近年来,一师医院367名中青年骨干先后赴浙江大学及6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援方医院专家522人次来一师医院讲学、指导;医疗援疆专家采取“导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援助一批人才,带出一批人才”理念,注重发挥“前后联动,示范引领”的“传帮带”。截至目前,在医疗援疆专家的指导下,181名年轻骨干学员已有56名出师,其中22名被列为自治区级优秀学员,发表学术论文216篇。(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娅莉)
搜索
复制
标签: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