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降薪,但银行仍是香饽饽
2023-05-15 08:07:29来源:虎嗅APP 北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盒饭财经(ID:daxiongfan),作者:刘星志,编辑:王靖,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资料图)

一场“降薪风波”引发的抗议,将浦发银行推到风口浪尖。

5月11日,“陆家嘴浦发银行员工”的聊天记录在互联网上不胫而走。记录显示,当天上午,数十名自称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员工的维权者,聚集在上海浦银大厦前的台阶上。

此外,有图片显示,有浦发银行子公司浦银理财的员工抗议称,其月薪从两三万骤降至六七千,“远低于本人价值”。

稍晚时候,浦发银行对外界回应称,上述“传闻”系两起独立事件,前者与一业务外包公司跟所属员工之间劳动纠纷有关,目前正沟通解决;后者声称的“降薪”则是因业绩考核不佳所致。

浦发银行近年来业绩疲态尽显,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而刚刚过去的2022年,其营收、利润双双负增长,利润总额同比下滑近5%;相比之下,去年全年,全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3万亿元,同比增长5.4%。

至此,浦发银行的“降薪风波”似乎是低迷业绩下的两起独立事件,但实际上,从去年的中金员工“炫富”风波,到今年2月中纪委发文称要破除“金融精英论”“唯金钱论”,金融业刮起的降薪风暴,正从券商开始逐级传导,如今已到达银行业。

浦发并不是唯一一家向员工薪酬挥刀的银行,据媒体统计,目前披露薪酬数据的24家上市银行中,有7家2022年人均薪酬下调,比2021年多了5家。

今年3月,有传闻称招商银行全员降薪三成,该行一位员工向盒饭财经表示,今年其薪酬的确有所下降,但比例难以估计。“银行的计薪十分复杂。”

当然,除浦发这样的案例外,大部分银行正式员工即便降薪,日常生活质量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和其他行业对比,降薪后的银行仍旧是高薪行业。这也意味着,眼下的降薪,或许仅仅是个开始。

1

在金融圈内,不论是工作强度还是收入水平上,银行一线岗位都处于鄙视链底端。早些年就业市场较为火热时,头部财经院校毕业生常把银行当做“保底”,券商、投行、PE、VC是他们更心仪的机构。因此,银行的基层员工一度自嘲是“金融民工”。

但这样的自嘲仅限于体系内,放眼全国,金融业仍是高薪行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无论是在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在私营单位中,金融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均为第二,仅次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今年是刘逸凡在银行工作的第四年,四年前,她通过校招进入某股份制银行任客户经理,薪酬20万左右,到了去年,她的薪酬翻倍,达到近40万。

然而今年初,刘逸凡所在的银行对薪酬中各项内容的系数进行了大幅调整,她估计,今年她的薪酬可能要下滑20%,降到30万左右。

降薪幅度虽大,但在金融降薪潮面前,刘逸凡并不意外,此外,降薪后她每月仍有2万元左右进账,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而当初她有不少同学校招进了房企,虽然彼时工资待遇远比银行优渥,但如今这些同学大多处于失业状态,对比之下,降薪可以接受。

另外,由于计薪复杂,且波动较大,刘逸凡对薪酬变化的感知并不强烈。

刘逸凡的薪酬由多部分组成,包括底薪、提成、绩效等,而提成、绩效又分成几块,计算十分复杂,这给薪酬调整提供了很大的弹性空间。

今年的“降薪”,并非调低底薪,而是砍掉了原有的一些福利,并对绩效的系数进行了调整,有些下调,有些则上浮,总体是下降的,但下降多少难以估计。“估计是故意搞得很复杂,让你不好计算,”刘逸凡说,“可能得年底才能知道具体降了多少。”

此外,有时为了完成各项任务,刘逸凡常常自掏腰包,借用亲戚朋友的账户购买基金等产品。“去年资本市场不好,很多基金亏本,但今年就不好说。”刘逸凡认为,这部分为完成工作产生的损益,也应计入工资范畴。

这类违规但大家心照不宣的资金变化,不会体现在银行的薪酬统计上,这也使员工实际薪酬变动更加难以计算。

2

当然,银行并非全都降薪,员工也不全是客户经理,有些岗位的员工薪资仍稳步上涨。东北某城商行总行员工李莉向盒饭财经表示,她从同事口中听说,所在部门下半年有涨薪计划。

“我们和股份行不太一样,我们(工资)更稳定些,也会定期普调。”与股份制银行不同,城商行多由所在地区政府控股,独立性较弱,“体制内”属性较强。

此外,李莉在总行工作,并不在对私业务一线,这也是她薪酬相对稳定的原因之一。

近几年,宏观经济波动显著,不同银行员工薪酬也波动明显,总体而言,一个大趋势是,降薪的银行越来越多。

大幅降薪在银行业仍是个例。一方面,与券商等机构相比,银行员工更多,与普通民众关系更紧密,银行剧变可能会引发社会对经济的担忧;另一方面,经济复苏之际,银行的获客更多要依赖基层员工,薪资“腰斩”更多是高管才能享受到的待遇。2022年,民生、光大、浙商、中信4家股份行,管理层薪酬总额降幅超3成,其中中信银行管理层薪酬同比下降50.15%。

当然,薪资的涨跌如何计算,是属于正式员工的烦恼,银行有许多业务是通过外包完成,此次浦发银行维权事件,相关员工自称在信用卡中心工作,而在大多数银行,信用卡中心都属于外包。

“现在各行信用卡保有量已经很高了,增长很难。”刘逸凡说。综合目前信息,她猜测,信用卡业务增长乏力,可能是此次浦发外包员工维权的原因。

不只银行,外包这种形式在互联网等诸多行业都十分常见,而在行业不景气时,外包员工的各项福利也更容易成为牺牲品。

3

远在互联网狂飙,“码农”跃升新中产之前,金融行业早已是高薪的代名词,因此,很多高校经济、金融相关专业分数常年居高不下,直到近些年热度才有所下降。

从时间上来看,中金员工“炫富”事件,是整个金融行业降薪的导火索,但实际上,2018年前后,行业进入下行期,“内卷”加剧。

在此之前,名校金融硕士往往努努力,就能在券商等机构谋得年薪40万的工作,而如今,博士学历也未必找得到类似待遇的工作。

行业下行,加之金融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整个金融行业都进入阵痛期,从业者对于薪酬的预期也在下调。“挨一天算一天,总不能开了我吧?”刘逸凡表示。

这种态度的背景是,降薪后的银行业,和其他行业比,在薪酬上仍有优势。2022年度披露员工薪酬的24家银行中,绝大多数人均薪酬在30万到60万之间,最高的中信银行人均薪酬达63.4万元,只有常熟银行一家人均薪酬低于30万元。

IT行业薪酬虽更高,但并不稳定,且有一定技术门槛。相比之下,高薪且有“编制”的银行,即便薪酬有所下降,仍是不少文科生的最佳选择。

对比来看,刘逸凡与在互联网大厂工作同学的薪酬不相上下;而硕士毕业,参加工作仅两年的李莉,薪酬虽比不上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同学,也比所在城市职工平均薪酬高出近一倍。

2017年,中科院院士施一公曾在一场演讲中公开反对科学家创业、反对精英投身金融。“不是说金融不能创新,但当这个国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转的时候,我认为这个国家出了大问题。”施一公说。

演讲后3年,2020年3月,施一公夫妇参与创办的生物医药公司诺诚健华在港交所上市;演讲后6年的当下,房企高薪神话不再,互联网泡沫被戳破,“铁饭碗”和高薪诱惑下,银行仍是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就业去向之一。金融业“祛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刘逸凡、李莉为化名

参考资料:

《中纪委重磅发声!要破除“金融精英论”等错误思想》第一财经

《2022年各行业年平均工资公布,这些行业增速较高!排名前三》澎湃新闻

《三十难立,陷入降薪事件的浦发银行净利润已三连降》WEMONEY研究室

《券商砍年薪:年终奖打折,高管“带头”降薪》新京报

《起底24家银行薪酬:平安、招行等人均创利提升却降薪》半岛科技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盒饭财经(ID:daxiongfan),作者:刘星志,编辑:王靖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标签: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和林微纳:5月12日获融资买入805.98万元_世界快讯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