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再次从新加坡跑路……
2023-05-21 14:59:48来源:Coder梁

关注、星标下方公众号,和你一起成长

作者 | 梁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出品 | 公众号:Coder梁(ID:Coder_LT)

大家好,我是老梁。

最近更新比较慢,是因为我又去了新加坡。因为我的永居下来了……不过拿了永居的第一时间就又回到了国内。

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去年我5月我离开的时候,真的没想到,时隔不到一年还要再次回来。

这一次以游客的身份再次回来新加坡,感受颇为不同。没想到短短一年时间,时过境迁,很多政策已经大有不同。加上由于疫情防控政策放开,不少同学又有了出国打拼的念想,所以这篇文章算是给大家分享一点关于新加坡现状,提供一点信息吧。

先说结论,如果是不是有什么强烈的个人原因,不推荐大家通过技术移民的方式来新加坡。

这一次回来见了一些老朋友和老同事,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卷。

大家可能会本能地把它和国内关联起来,但其实整个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卷并不是一个特殊现象。新加坡虽然是发达国家,但作为一个小国,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也会更加剧烈。尤其是汇率自由的小国,受到美国的影响非常大,去年的通胀叠加今年的加息,一番折腾下来,导致物价飞涨,公司缩减招聘、裁员,生活变得艰难。

为了帮助大家感受一下当地的物价,列举几个比较贴地气的例子。为了方便换算,汇率采用5来换算,目前实时汇率是5.2左右,所以其实是算少了。当然我们只是为了举例,不力求精确,大家感受一下即可。

第一个例子是大喜的牛肉面,价格15新,折合人民币75元左右。大喜是新加坡的一家连锁面馆,开在商场的-1楼,我个人感觉档次大概和国内商场-1楼的面馆差不多,比如私房面馆、和府捞面等等。但国内同样档次面馆的一碗牛肉面,我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吃到的价格大概应该在30元左右。

另外一个是打车,这也是我个人的一个真实的行程。全程3.7公里左右,价格是13.4新,折合人民币约67元。我还是以上海为例,同样距离下打车应该不会超过30元。

再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海底捞。

刚来新加坡的第一次聚餐就是和朋友的一顿海底捞,一共五个成年人,带上税一共用了300新,折合人民币1500。国内我海底捞吃得不多,根据我之前的印象,人均大概在100-150元左右。按150元算,5个人也只用750。

上面只是饮食和出行,还没有包括住房。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新加坡最新的住房情况。

首先是租房,我还是举我比较熟悉的例子。我当初(2020-2022)租住的公寓,两室一厅,面积603平方尺,折合56平米。目前的租金是4300新币,折合人民币约2.15w。

作为对比,我去年在上海闵行区租住了一个90平精装修的两室一厅,价格是8800。即使算上中介费等费用,也不超过9000。即使按9000算,也不到新加坡的一半。

当然新加坡的公寓环境要远超于国内,有泳池、健身房等配套设施。但同样,上海那套公寓地段要比新加坡得好得多。交通、购物、生活等方方面面都要更加方便。所以其实不能因为都是两室一厅就简单拿来对比,仅仅当个参考。

新加坡租房如此昂贵,那买房如何呢?

首先必须要说明的是,新加坡的房子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提供给本地人和永居的廉价住房——组屋,另外一种是相对比较高端的公寓。组屋有一大堆限制条件,比如有国籍或者是夫妻双方都有永居并且满三年,再比如只能买一套等等。

公寓虽然没有限制,但基本上也默认至少需要拿到永居才能买,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纯粹是外国人的话,印花税高达60%……

所以想要在新加坡买房,拿到永居(类似绿卡)是必须的。所以以下我们以拿到了新加坡永居为讨论前提。

我们还是同样来看例子,还是用刚才列举的两室一厅的公寓来举例。住房面积56平米左右,价格是102万新币,折合人民币510万。平均9.1w每平米……这个只是纯房屋的价格,真要买还要算上9%的税,税后差不多就10w一平了。老实讲,这个价格在上海也可以买到不错的地段了。

拿到永居并且结婚满三年就可以买组屋了,不过没有国籍的话,只能买二手。买二手的好处是可以挑选并且不需要等,坏处是贵,但还是比公寓便宜不少。

由于房价受到地段影响非常大,所以很难给出一个参考价格。根据我多方询问的搜集到的信息来看,好一点的组屋价格差不多在1w新币一平米,也就是5w人民币一平米左右。这个价格确实要比国内一线城市便宜不少,大约和杭州、南京等新一线相当。另外,想要买也很不容易,有一大堆限制条件,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所以想着能低价在新加坡解决住房问题是不现实的,钱多钱少不提,仅仅是身份就拦住了一大堆人。

说完了生活成本,我们再来看看就业行情。

和好几个朋友聊了一下这个话题,得到的回馈都是一致的,现在新加坡的工作非常不好找。不好找的原因有两个,除了大环境经济不好,大量跨国企业裁员缩减岗位之外,也有政府的因素。正因为招聘市场遇冷,招人的岗位少了,所以政府为了保障本国人的利益,出台了新的政策,通过签证进一步限制了外来的劳动力数量。

一般来说互联网行业从业者拿的都是EP(employment pass),这也是新加坡最高级的工作签证,它的发放对象是高学历高薪水或者是管理人才。拿EP除了申请永居更有优势之外,还可以给子女、配偶申请家属签证,薪水超过12000新币(6wRMB)还可以给父母申请长期探访签证。

之前的时候新加坡政府对于EP的发放没有太大的限制,很多本地公司(比如某皮)的EP数量都是没有限制的。但今年政府修改了政策,EP将采取打分制,一共需要超过40分才会批准EP,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打分的规则。

首先是薪水,会对比本地同龄人中薪水的范围给出分数。如果薪水超过了90%的本地同龄人,那么可以拿到20分,超过65%不足90%是10分,小于65% 0分。由于新加坡有很多高端金融、医疗、律师等高薪行业,IT并不算特别顶尖,想要超过90%的同龄人,薪水要求非常高,通常在1w新币以上。很难达到,所以绝大部分这一项的得分是10分。

第二项是学历,顶尖名校20分,一般学校10分。国内只有Top6学校可以拿到20分,其余基本都是10分。

还有两项是针对招聘方的,一个是多样性,即候选人相同国籍的员工在公司内的占比。少于5% 20分,5%到25%之间是10分,超过25% 0 分。对于IT企业来说,一般在这项上很难得分,毕竟中国人的占比超过25%实在是太容易了……

第四项是对于本地雇员的支持,即local数量的占比,本地人超过50%是20分,20%到50%之间10分,否则0分。

最后一个是加分,如果是紧缺行业加20分,科技创新行业加10分。一般IT从业者能拿10分。

看起来这里10分,那里10分凑40分并不难。但实际上和申请人个人相关的项目只能拿到30分,还差了10分必须要依靠公司。要么公司招聘的本地人比例非常高,要么公司开出更高的薪水,超过90%的同龄本地人,在薪水这一项再多拿10分。反而这两点对于公司来说都不容易。

正因此,目前新加坡的人力市场非常萧条。本来因为大环境不景气、大规模裁员,还在招人的企业就很少。又加上政府调整签证政策的打击,使得招聘求职变得更加艰难。

再叠加上前面讲的高昂的生活成本,使得新加坡现在对于外来打工人变得更加不友好。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说除非有一些强烈的个人原因,否则不是非常推荐的原因。

喜欢本文的话不要忘记三连~

标签: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不懂正、负空间,怎能有好的画面? | 百画苑·油画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