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通讯员 马丽丽
今年以来,静宁县在天津市武清区的帮扶下,全力推动“一县两园”建设,以平凉红牛、静宁苹果、特色蔬菜产业链为重点,促进产业多点开花,深度发展,推动协作帮扶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拓展。
(资料图片)
延“链”壮大“牛经济”
仲夏时节,静宁县甘沟镇昊康牧业肉牛养殖基地的牛棚里,一头头通体黝黑的安格斯肉牛或悠闲地吃草,或安静地晒太阳,一派祥和的景象。该基地是平凉市优质肉牛生产繁育基地之一,属于天津市武清区援建项目。
“该项目占地232亩,是集安格斯品种肉牛繁殖、育肥及有机肥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绿色循环生态肉牛养殖项目,目前养殖规模达到了5600多头。”静宁县昊康牧业副总经理李艳军说。
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解决静宁县肉牛屠宰及精深加工短板,天津市武清区采取“协作结对子、政府打格子、国企搭台子、民企填空子”的方式,先后投入2200万元在静宁县建设东西协作共建产业园,扶持建设综合服务楼、标准化厂房、乡村振兴牛肉冷链物流项目办公楼和2个屠宰及冷链车间。
“截至目前,乡村振兴牛肉冷链物流项目建成了2条牛肉冷链生产屠宰线和牛肉分割生产线,到9月底全面投产运营。投产后年可屠宰肉牛3万头。”静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拴理介绍。
乡村振兴牛肉冷链物流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6.9亿元,带动相关从业人员120多人,为促进当地群众增收,推动全县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强“链”提升菜产业
“我承包了天津武清区援建的2个日光自动化大棚,从去年的收益来看很不错,1个大棚收入大概在3万元,一年下来能收入6万多元。”静宁县界石铺镇李堡村菜农孙顺从翻看着快要成熟的西红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他种植的第一茬黄瓜已经卖完了,现在正在育苗,准备栽植第二茬。
界石铺镇李堡村发展设施蔬菜已经20多年,积淀了成熟的生产技术。为进一步提升蔬菜产业生产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界石铺镇紧扣“三新一高”发展要求,紧抓津甘共建葫芦河流域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的有利契机,充分利用武清区东西协作帮扶资金1880万元,配套其他各类项目资金724万元,分两步建成现代化日光温室116座,使蔬菜产业成为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户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撑。
在细巷镇韩川-谭店种养一体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棚内各类蔬菜长势良好,快要成熟的西红柿挂满枝蔓,尽显丰收景象。
“我们按照建基地、延链条、聚集群要求,用好天津市援建资金1750余万元,基地年可提供稳定就业岗位150余个,通过季节性、临时性务工,人均收入4500元以上。”静宁县细巷镇镇长梁玺乐说,“同时,该基地辐射带动韩川—谭店等村104户农户发展蔬菜产业,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村集体收益15万元以上。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
强“链”拓宽果业路
在静宁县城川镇现代果业示范基地,工作人员正在对苹果苗木进行筛选移植。苗木在实验室进行脱毒快繁,经过标准化培育、质量检测达标后,便可移植嫁接。今年5月份,基地共出圃砧木苗约50万株,当前已转入大田繁育,8月份完成嫁接,年底可出圃成品苗约45万株。
今年以来,静宁县坚持把发展现代果业作为强农富民和推进产业振兴的根本之举,围绕做强生产链、畅通循环链、提升价值链、打通转化链、完善流通链、做优金融链6个链节,设置基地建设、苗木繁育、精深加工等链环73个,聚焦苹果苗木培育、生产管理、贮藏保鲜、品牌营销、电商物流、配套服务等方面延链补链强链,在品种选育、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同时加快实施老果园改造2万亩,提质增效7万亩,建成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园7个,采取“大苗建园、密植栽培、宽行窄株、水肥一体、数字管控”的模式,新建苗木繁育基地2000亩,全县果园标准化管理面积达到8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15.5亿元。
近年来,天津市武清区在界石铺、细巷、威戎、城川、八里、界石铺、甘沟等6乡镇打造东西协作共建葫芦河流域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总规划面积近11万亩。先后投入东西部帮扶资金5517万元,建成了苹果矮化密植高新技术、绿色设施蔬菜生产、平凉红牛标准化养殖三大示范基地。
“按照甘肃省、天津市‘十四五’框架协议,我们立足静宁县的实际,共同谋划了‘一县两园’,大力扶持静宁县苹果、肉牛、蔬菜这三个主导农业产业,三年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七千万,有力促进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天津市武清区挂职静宁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张海生说。
据悉,2012年-2023年,武清区帮扶静宁县财政援助资金达到17402万元,安排协作帮扶项目102个,在全面加强产业合作、东西共建上形成强大合力,携手在乡村振兴路上行稳致远。
标签: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